商业视觉设计案例评论

案例分享,案例评论,探索前沿

贺州学院logo设计,校徽标志,vi设计

声明:案例评论仅供交流学习,评论中所使用图片来自网络,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本案例非德启出品

贺州学院
标志logo设计指数:78
贺州学院logo下载地址:www.hzu.gx.cn
邮政编码:542899

通讯地址:广西贺州市芳林路147号
联系电话:0774-5228600

所在地:广西

贺州学院(英文:Hezhou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2006年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着70多年的历史底蕴。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成为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2014年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5年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2017年成为广西唯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学校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艰苦岁月。早在1938年同济大学西迁时曾在今天学校东区办学,延续着“贺州有同济亭,同济有贺州土”的历史文脉;1944年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一批爱国名士云集贺州,在学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给青年学子种下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红色基因。七十多载风雨历程与艰苦探索,凝练而成的“自强、自立、求知、求真”校训精神,永远激励着贺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15亩;校舍面积48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728万元;馆藏图书195万册(含电子图书、民间手抄文献)。校园环境优美,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校园内免费WIFI全覆盖,学生公寓为空调宿舍;北苑食府集学习、实践、休闲、生活于一体,被誉为“圆梦之地,美食天堂”;校园拥有国家标准游泳馆、恒温跳水馆。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大学”“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形成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全日制在校生15602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黑龙江、海南、山东、四川、天津等全国20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与英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420人,双师型教师319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38人;拥有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各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另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客座教授、知名专家140人;外聘一批凤凰教育、中兴通讯、甲骨文、新道科技等企业专业教师、双创导师。
学校坚持以“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建有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符号计算与工程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学’研究院、中兴通讯“互联网+”农业环保应用重点实验室、贺州市碳酸钙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贺州市微波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甲骨文公司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新道科技共建在国内高校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珠海宝贤集团共建餐饮实习实践基地等协同育人平台;成立了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凤凰数字媒体学院、新道经济管理学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宝贤餐饮管理学院等行业学院,与贺州市5个县(区)政府分别合作共建“贺州学院村镇学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6项,横向项目1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南岭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邓玉荣教授主持的《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立项;《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沿着理工类院校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土木工程类、碳酸钙与新材料类、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类等五大专业群,主动服务贺州市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大健康、先进制造业、高性能新材料、优势特色农业、互联网经济等地方重点产业,主动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广西中田大山楂绿色产业研究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制定行业标准3项,在华南地区、西南地区推广种植中田大山楂30多万亩,成为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的扶贫产业之一。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团队,为地方农业产业升级,副产品增值服务,为地方食品企业增值超亿元。
学校坚持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之路,与同一城区的广西贺州生态产业园(广西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园中校、校中园”协同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包括全国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广西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贺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了“课堂、实训、孵化、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成果显著。学生在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自治区级金奖7项、银奖8项,“醉美团队”获省级赛最佳创意奖,“超媒体系列教材团队”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学科竞赛形成“一院一品”品牌特色,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广西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一等奖80多项。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中兴通讯、新道科技、凤凰教育、甲骨文、宝贤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八个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培养体系,共同开发教材教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小学教师、高级商务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政企合作、产教研融合为途径,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以开放带动转型,以转型带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包括特等奖(合作)、一等奖在内的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充分利用具有2100多年潇贺古道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周敦颐莲(廉)文化、生态文化、族群文化、语言文化、瑶族文化等地方优秀文化,建有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语言博物馆,其中语言博物馆为全国首个实体语言博物馆,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已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成为广西高校唯一经国家备案的综合性国有博物馆;“南岭走廊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被认定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镜头中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学校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转型之路作了专题报道,在全区、全国高校中产生广泛影响,在区内地方本科院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新时代,贺州学院正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版,为彰显理工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关于大学院校logo设计,学校vi设计,校园导视设计等视觉识别形象设计业务咨询请联系德启设计官方客服

品牌战略定位 × 品牌形象塑造 × 商业空间设计

中小企业 – 上市公司 – 跨国企业 – 国有企业 – 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