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觉设计案例评论

案例分享,案例评论,探索前沿

熊猫不再是濒危动物 WWF是不是该把经典LOGO设计含义改成北极熊?

声明:案例评论仅供交流学习,评论中所使用图片来自网络,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本案例非德启出品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熊猫标志你一定不陌生。这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猫logo常常出现在各种动物保护场合;在一些个性T恤上你也可以看到被二次设计(或者恶搞)的熊猫身影。不过最近WPP集团旗下的创意机构Grey伦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把黑白熊猫的Logo换成一只北极熊。原因很简单:大熊猫不再是濒危动物了。

根据今年9月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公告,在过去十年中熊猫的数量增加了17%,从“濒危物种”被降为灭绝可能性低一级的“易危物种”。尽管全世界目前的熊猫数量只有1864只,但是在人类的悉心培育下,它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容易灭绝了。

然而其他野生动物的状况却不太乐观。在过去的40年中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罪魁祸首则是人类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导致了气候污染、恶化和动物居住地的流失,比如濒危物种北极熊就因为气候变暖在不断灭绝,据预测,四十年后,北极熊的数量将只剩现在的2/3。

因此Grey伦敦自告奋勇地为WFF重新设计了Logo。这个Logo延续了大熊猫的黑白画风,笔划更加简洁:省略了身体轮廓,只勾勒了北极熊的五官。Grey伦敦的战略设计主管Wiktor Skoog表示,这么做是因为WFF这种公益组织应该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比如动物保护),而不是品牌建设。所以他们不但打算免费为WFF设计Logo,还愿意免费承包WFF全部的品牌更新活动。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WWF愿意接受他们的提议。毕竟熊猫Logo已经有55年的历史,要改变这个深入人心的logo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熊猫Logo最初的灵感来自姬姬,一只1961年到达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在那个允许交易熊猫的年代,被1.2万英镑高价买下的姬姬一到英国就受到了人们的疯狂追捧(直到现在姬姬都是伦敦动物园的super star)。当时英国艺术家Gerald Watterson为姬姬画了一张简笔画,那是WWF的标志雏形。

也是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创立。创始人Peter Scott决定把姬姬的速写改造成组织的Logo。之所以选择熊猫,一是因为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濒危、漂亮又广受欢迎的动物形象,没有比人见人爱的大熊猫更合适的选择了。另一个原因则非常实在:用熊猫做Logo与那些彩色的动物相比,可以节约不少印刷费用。

于是大熊猫就成为了WWF的专属标志,经历了一系列简化和演变成为了如今的样子。这个Logo也有过一些有趣的改造,比如去年WWF就和奥美日本合作推出了一款熊猫字体 ,圆滚滚的熊猫化身为26个字母,不但可以应用在字体排版和设计上、还可以印在T恤和马克杯等生活小物中。

从推特的反响看,萌萌哒熊猫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人们并没有做好告别迎接新Logo的准备,也有网友评价Grey伦敦只是哗众取宠。不过,无论这个建议是噱头成分多还是实用成分多,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全白的北极熊的确是比熊猫更加节约打印费用的动物。

来源:界面新闻




日期:2024-02-24

品牌战略定位 × 品牌形象塑造 × 商业空间设计

中小企业 – 上市公司 – 跨国企业 – 国有企业 – 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