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觉设计案例评论

案例分享,案例评论,探索前沿

Shell壳牌标志logo设计_车用品品牌vi设计

声明:案例评论仅供交流学习,评论中所使用图片来自网络,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本案例非德启出品



Shell壳牌标志logo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车用品标志logo设计分享:Shell壳牌更多vi企业形象设计应用案例(标志设计、logo设计、商标设计、品牌设计、vi设计)请查看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shell.com.cn/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旗下,国内较大的国际润滑油供应商,全球化的能源和化工集团,业务涵盖石油天然气开发/油品化工/煤气化技术/等领域

"壳牌"一词出现于1891年,当时是Marcus Samuel and Company向远东地区运输的煤油的商标。这家伦敦小企业最初主要从事古玩、古董和东方贝壳业务。这些商品在当时是如此受欢迎(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代,被用于装饰首饰盒),以至于它们不久就成为了公司与远东地区开展盈利颇丰的进出口贸易的基础。

这一词语于1897年被提升至企业状态,当时Samuel成立了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1901年出现的第一个标志是河蚌壳,到了1904年,为了从视觉上呈现公司和品牌名称,推出了扇贝或称贝壳标志。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和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于1907年合并时,后者的品牌名称和标志(壳牌和贝壳)成为新成立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 (Royal Dutch Shell Group) 的简明名称和标志。此后一直保持至今。

为顺应平面设计的趋势,近年来壳牌标志的形式在逐步发生变化。目前的标志是1971年推出的。30年过去了,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早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后来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到二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家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用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仅有的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并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业务,成为在中国投资较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形象塑造主要包括Shell壳牌标志logo设计_车用品品牌vi设计标志logo设计,字体设计和vi设计/视觉识别手册等。品牌logo升级改造在视觉上重塑了Shell壳牌标志logo设计_车用品品牌vi设计的视觉形象,识别性好,传播力强,即好看,又好记, 充分体现了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的战略定位,品牌理念和市场营销思路,CIS视觉识别系统的成功实施成为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传播企业品牌理念、增强知名度、降低营销成本和积累品牌资产的有效手段。

日期:2024-03-26

品牌战略定位 × 品牌形象塑造 × 商业空间设计

中小企业 – 上市公司 – 跨国企业 – 国有企业 – 世界500强